粮仓搬运中 更新在知乎

「红玛瑙」no.16

“设使以外国言之,中国父母也。我国与日本同是外国也,如子也。以言其父母之于子,则我国孝子也,日本贼子也。父母之于子,虽止于慈,岂有爱其贼子同于孝子之理乎?”——《宣祖实录》

 


明,万历十九年。

这一天,半岛收到来自日本的书信,自父国游学归来,他们已经很久未曾见面。

据说这是一封十分重要的信,于是半岛带着疑惑拆开,这不看还好,一眼望过去,顿时脸上升腾起一片惊恐阴云。


「吾欲假道贵国,超越山海而直入于明使四百州溶化我俗,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。」


随着一声碎裂的响动,半岛惊慌之中无心打落桌案上的茶盏。

底下侍者纷纷看到半岛猛地脸上露出恐惧而惊诧的神色,颤抖着手中的信纸,猛地站起来。

“狼子野心的东西!他欲要进攻父兄!他疯了!”

更令半岛感到崩溃的是手里这一纸文书,他骂完,低头看了一眼手中的信纸,像是忽然看到什么野兽,吓得猛地把手里的纸扔到地上。

信里是说日有意于明年春天假道朝鲜进攻大明,并请多多包涵与协助。

“疯子!他还提前预知给我!要我给他陪葬啊这是!”

越想越怕,越想越觉得不能坐以待毙。

万历十九年十一月,半岛立即动身前往明向父兄报告了日的企图。

彼时明气定神闲,坐于高殿之上,看着半岛递来的奏折,轻轻放下:“朕知晓了。”

“父兄!”

半岛惊慌失措:“您要早做准备!他他他……他还想从我家借道出兵,我害怕!”

明抬眸睨了殿下之人一眼,轻笑,一抖龙袖向他伸出手:“稚拙小儿何惧之有?许久未见你,过来。”

半岛眨了眨眼,父兄叫他,他就蹬蹬蹬跑过去。

“坐。”

于是他又蹬蹬蹬跑过去将一旁下人端来的凳子抱过去。

抱过去的时候还不忘赞叹:“父兄,您这里的凳子好漂亮呀!”

明懒懒抬起眼,瞥他一眼,嘴角含笑:“今年新贡的红香枝,就吩咐人打了几个拙物。”

红香枝本就极其名贵,且不说用料雕琢的精细,便是上方镶嵌着的玉石一看就所非凡品,父兄是何其耀眼的无上之国,万邦来朝,七下西洋,家里珍奇珠宝数不胜数,竟然在凳子上也镶嵌玉石!

这可哪里是拙物!

天子骄矜,泱泱大国,见过太多名贵珍奇,满眼都是对王权富贵的倦怠感。

半岛小心翼翼坐在凳子上,坐在明身旁。

“父兄,您为何得知消息毫不在意?”

明正忙着批阅奏折,在那儿哐哐盖章,这才一抬头:“哦,朕早已知晓其狼子野心,另外你来之前琉球前脚刚到,他也向朕提起此事。”

半岛:……

明:巧了,正好你在这儿住两天,等走的时候朕派船送你和琉球一块儿回去。

……


明,万历二十年。

日狼子野心昭然若揭,调动三十万大军七百艘舰船作运输士兵和海战直逼半岛而来。

要的就是陆海并进、以强凌弱、速战速决。以水军保证陆军的战略物资供应,陆军分三路齐头并进,一举占领半岛。

一切准备就绪,日就借口以“半岛拒绝借道攻明”为由,四月正式向半岛发起进攻。

釜山、庆州、熊川和清元接连沦陷,几乎是闪电之攻势,三路进发,迅速逼近汉城!

五月二日,攻陷半岛王京。

才一月之余啊……其速递之迅猛,足见是一场蓄谋已久的策划。

事发突然,此事传入父国,一时间震动朝野。

明刚刚得到消息,随即半岛就来了……是那种一边爆哭一边猛地冲到华家。

“啊——父兄!”

明一愣,随即就被冲进来的小子撞个满怀。吓得众人大惊失色,惊呼护驾。还有的已经嚎着要御林军锦衣卫。

“护驾!护驾!”

“半岛小儿放肆!”

眼瞧周围乱作一团,刀刃出鞘剑羽弯弓,半岛抱着父兄的腰冲周围哭着大喊:“予死于天子之国可也,不可死于贼手!”

他哭的好伤心。

明一手扶住半岛,冲众人摆摆手:“无妨。”

遂轻叹一声,无奈看着怀里的泪人,思忖道:“日本背道逆天,虐用其众,闻各岛愤怨已非一日,纠合出奇,诚因势利导之策。”

“朕断不能容也!”

父国仁恩浩荡,恭顺者,无困不援:义武奋扬,跳梁者,虽强必戮。

王师出关,再度赴朝。

又是一场血雨腥风不提。当双方提出和谈,坐在谈判桌上,明提出了和谈条件。

一、归还半岛所有领土

二、抓的半岛子民送回去

三、谢罪

本子表示:那在下也有几点望父兄同意。明面无表情看着他:说。

如此,日也提出了他的条件。

一、大明出一位皇族贵女嫁给日本天皇为妃

二、恢复两国贸易

三、要与父兄相互交换通好誓书

四、半岛割让四岛给日

五、半岛王室贵子继续当质子

六、要哥哥发誓永不背叛日本

……

明:?

半岛:???

很令人难以理解呐!

那怎么办?那就再打!揍到他不敢做梦为止!

王师再度出兵援朝,这一打又换得东亚三百年和平。

明,万历二十七年。

明军班师回朝,百姓皆道:其军威之盛,战胜之速,委前史所未有。

可实则明并未过多欢喜,他卸下战甲,几分凝重。

“诸倭扬帆尽归,朝鲜患亦平。然自关白侵东国,前后七载,丧师数万,糜饷数百万,中国与朝鲜迄无胜算。至关白死,兵祸始休,诸倭亦皆退守岛巢,东南稍有安枕之日矣。”

这一役,三国元气大伤。

两场战争中直接使得华家国库财政陷入赤字状态,原本苦心经营的改革让国库丰盈的成果毁于一旦,更要命的是,为了援朝,辽地大量的精锐丧失,女真最大的威胁辽东铁骑直接锐减一半,这也间接导致后来的大明辽东危机。

蛰伏已久的插汉部蒙古和建州女真开始猖獗骚扰明朝边境,这一战为他们提供了扩展势力的良机。

家中龃龉不可为外人道也,大明山河尚在,他是天子,是天下之君,他不可以将忧虑展示与人,可他的难处又与何人说?

明还未待换上龙袍,半岛便冲进来了。

“父兄!!我……呃……”

素衣的天子与锦衣的少年面面相觑。

少年脸蹭的就红了,不过是哭红的,他跑过来稍微顿了一下,然后无视父兄还未穿上外衣,一头创过去埋脸抱住明的腰,哇哇大哭。

又哭,明不解,仗打完了,这次是因为什么?

半岛抽搭着:“您还没有给那贼子治罪。”

明道:“他不是已经谢罪了么?”

半岛一愣,抬起脸来:“您不打算治罪于他?”

割地?赔款?斩首?跪在皇城外好好自省……真的不打算治罪于他?

明垂眸,淡淡看着半岛。

“你与他同是朕之臣弟,无论是谁朕都百般容忍,你们能不能安分一些,别再闹了。”

半岛眼底闪过诧异:“可……可每次都是那贼子打我……”

一声叹息。

明拉开半岛,转身去取黄绸带,他对着半岛背过身,看不见神情:“战事已平,你退下吧。”

半岛怔愣地望着父兄的背影。

他不理解,在他的心目中,大明高悬如日月,长存如山河,父兄永远高高在上,大国威仪,永远璀璨,永远屹立不倒。

他看不到父兄的神情。

金殿恢宏,周遭沉默。

半岛带着几分不安与委屈,抿了抿唇,再度怯生生地开口:

“您真的不打算治罪于他吗?”


父兄

您真的

不打算治罪于他吗?

 

“堕地之初,只闻有大明天子”——朝鲜国《李朝实录》卷二十七仁祖十四年二月丙申。

 

“吾国父事明天子,且三百有余年矣。万历时平秀吉(丰臣秀吉)乱,吾先王出狩义州,明天子遣大将军率师救。故吾国臣民惟知有明天子耳。尔国始窃帝号也。吾王旣与之绝,未几而复通使者。故吾等言其不可而已矣。所争者义也,成败存亡不论也。”——吴达济传

 

“中朝之于我国至尊也。然且待以殊礼,辞命之间未尝加以慢词峻责。我国贡献至薄,而中朝赐赉极厚,此乃辽沈人(指清)所明知。”——《李朝实录》十四年五月丙戌。

 

“世受皇明厚恩,名分素定。曾在壬辰之难(丰臣秀吉侵略朝鲜,几亡其国),小邦朝夕且亡,神宗皇帝动天下之兵,拯救生灵于水火之中,小邦之人,至今铭镂心骨。宁获过于大国(指清),不忍负皇明。”——十五年正月辛亥。

 

“属国之力,虽不足以上救京师……大明尙倚属国而为之屏矣。”——黄景源《江汉集 明陪臣传》第一 序

 

“臣自始生时,惟闻有明天子尔。今建州(女真)改元,臣不忍闻也。吾国家虽在辽海之外,以仁义闻天下。自国祖凡十四世,为明藩臣......明朝叛贼(指皇太极),安得为皇帝邪!”——洪翼汉传

 

“明天子,民之父母也。虏(指清),父母之雠也。属国之义,固不可连和于虏也。今虏逼京师,辱先帝之陵,殿下兵弱力微,虽不能悉赋而从征以报天子之仇,亦何忍复遣使者与虏连和乎?”——尹集传

 

淸人与祖大寿战。至于松山,朝鲜兵居前,淸兵居后。淸人爱朝鲜兵善用炮……下令曰:”炮中有赏。”于是人人争欲中。独士龙去铅而发,一发无中者。淸人怒,立牵士龙欲刃之……再发,又无中者。淸人愈怒,然犹不斩。及三发,又无所中,然后乃斩士龙头以徇其军。大寿谍知士龙不忍攻明为所杀,乃大书旗上曰:【朝鲜义士李士龙】以风其军。虽淸人望见其旗,亦为之动容。——李士龙传

 

一皓至州,与诸将登统军亭,北望山川,慨然泣下,遂有为明効死意。乃得州之勇士崔孝一,摒左右语曰:”昔先王西迁义州,先皇帝劳天下之师以救之。今虏人陵轹中国,吾欲为天子一报虏人,计将安出?”孝一曰:”宣川有车礼亮者,与小人善。沈阳有管贵者,与礼亮善。此两人者,皆豪杰也,且欲为皇朝(指明朝)死之。小人请入中国……礼亮当趋行间;贵在渖壁,从中发难;小人在明壁,从外屠之,则淸人可也。”——黄一皓传

 

淸人改元,遣使者移书王朝,请尊其主为皇帝,王朝不受。淸人怒,遂围南汉,是南汉为明天子罹大难也。——明陪臣传二序

 

”中国之于虏人,犹冠之于履也。弃中国而睦虏人,何以异于舍冠取履乎?今殿下之事天子,虽亲父子,不能过也。其可以不奏天子,而私结虏人之交邪?”——李时稷传

 

“虏人贻书,使吾邦贰于中国,义不可从。”——金益兼传

 

淸人及蒙古人来,议进号(称帝)事。命耈曰:”吾国臣事大明。如天经地纬。尔国所议进号事,非吾国之所当与闻也。”淸人大怒曰:”蒙古知天知势,归附大国矣。”命耈曰:”吾国之天在大明。”淸人自是不敢复言。——洪命耈传

 

“万历中,神宗皇帝大出师,逐强夷(丰臣秀吉),存危国,是父母也。夫先皇帝以子弟之忧为己忧,劳天下之师以救先王。则殿下亦以父母之忧为己忧,承卫中国以报先皇帝之德,其义当然也。”——尹煌传

 

“天子之国不可绝。岂就虏营求和邪?且国玺受之天子,亦不当纳于虏人。”——申翊圣传

 

“昔平秀吉谋犯中国。柳成龙议欲讳之,先王不从,竟奏之。及秀吉叛,神宗皇帝遣李如松收平壤,复王京。有如王家不预奏,则援兵必不出矣。今庆业不思天子之恩……则一国何以自解于天下后世乎?”——安邦俊传

 

明兴以来,属国之士不得仕于天子之国。奉使来觐,天子召见皇极殿,其礼甚薄。然属国疎远之士,视天子如其父母,恐不得自尽其节。非天性之笃于忠者,岂如是乎。——明陪臣传四序

 

明室将亡。孝一乃得力士车礼亮,谋破淸人,以报天子之恩......(清)受朝贺于武英殿,令天下剃发(削发束辫)。孝一至京师,独不朝贺,不剃发,侍先帝殡,昼夜临,十日不食,死于先帝之旁。——崔孝一传

 

吾尝欲为明天子逐虏人,平辽阳......得入中国。虽死无恨矣。.....使者不复通中国矣。王每岁正朔,西向哭。左右皆泣。乃求义士之可以使明者,未得也。及鸣吉因林庆业得独步,乃遂遣之。——林庆业 附僧独步传

 

淸人结和亲关市,辄取中国物。尙宪上疏言:”自古关市之道,皆出土物,未有致他国之货以中戎狄者也。且明父母也,建州寇雠也。取父母之物以与寇雠,父母虽慈,必不恕也。”——金尙宪附金集传

 

尙宪为明引节不仕......敬舆志在明室。

....明亡。王有意于复仇。求治益急,稍任法律。一切为武残严酷。分郡县之兵,以为四十营。营置一将,申敎令而驯习之,桴鼓之声,四时不绝。——李敬舆传

 

王朝常畏淸人,不敢用。淸人虽至,亦不使汉英出见。故汉英终身不拜淸人矣。——曹汉英传

 

“明之于国家,义则君臣,恩犹父子。故列祖之所以事明者,未尝不忠且恪也。况神宗东援之德,没世而难忘者乎?”......以恒尝筑室于五峰山下,得神宗皇帝御笔。悬诸壁上曰:”神宗东援之恩,不可忘也。”自沈阳归,每中夜拔所佩剑,抚之曰:”吾虽欲食虏人之肉,何可得也?”太息久之。——蔡以恒

 

入司谏院,为正言。首劾崔鸣吉曰:”奴儿僭称淸国,而鸣吉因以称之,是与僭也。”——申恦传

 

“太祖高皇帝与我国祖康献王同时创业,遂定君臣之义……继值崇祯之变,京师荡覆……至于先皇帝(南明永历皇帝),建号南方,正统有归。吾国虽未有聘享之礼,然君臣大义,岂以天外而有间哉!……凡有性命之伦者,莫不有同仇之义矣。”

先生燕居。衣襕衫,童子双紒,妇人笄,悉遵中国之礼。终身不服满洲物……立神宗庙于华阳,并祀毅宗。是岁,王亦命有司立神宗庙……筑坛于苑中。每岁三月,率群臣祀神宗焉。——宋时列传

 

“虏予雠也,誓不忍共戴一天。”

“伺淸人之衅,兴师而讨之,以定中原,复明室。”

“寡人欲养精兵十万人,拊爱如子。竢淸人之衅,出其不意,直抵关外,则中原豪杰之士,岂无闻风而景从者邪?”——显仁王语录

 

是时,淸人据中国,明室南迁。先生慨然有为明报仇之意,遂入见,王大喜。国中人无不引领以望明室之兴。

“国家臣事大明,且三百年。倭奴之乱,赖神宗皇帝,得复社稷,恩至深也。窃闻帝室迁南,方天下大统,犹不为淸人之所窃。而王朝漠然不与通,势虽使然,而比诸新罗之朝唐,高丽之朝宋,岂不愧哉?”——宋先生浚吉传

 

“太祖皇帝,始赐策封康献王为藩臣。平秀吉乱,神宗皇帝兴天下之兵,以存属国。虽亲父子不过也。今淸人因帝之丧,盗有天下。殿下宜率三军……北逐奴儿,埽洒天下,迎立朱氏,而反之京师。”——金庆余传

 

益煕痛明亡……常切齿,有复雠之志……当是时,王欲伐淸。公卿皆曰不可伐,独益煕以为可伐。或讥其顺旨。益煕曰:“……为中国讨夷狄,国虽亡,亦不可顾也。使王家诚兴义兵,不幸败绩,国人尽戮,于先王可无愧也……邻国之仇,义当复也,而况于天子之仇乎?”——金益煕传

 

夫中国有必信之理,而戎狄无百年之命。则朱氏中兴,其不在斯欤?——闵鼎重传

 

显仁王决意伐淸,忼慨受命,以图中原……诏书曰:“昔神宗皇帝劳天下之师,以存属国。今中国日以削弱,属国岂忍忘神宗皇帝之德,而不救中国邪?……因欲引兵归天子。”浣旣归,悔不能与明连兵夹攻清云。——李浣传

 

……

昔年君臣不相负,半岛也曾真心想过来世复君臣。

他不知区区蝴蝶翅膀可以掀起龙卷风,就如同他不知道后来龙魂易主与他关系几何,明为护他抽走辽地精锐,国库亏空。

可他又有什么错?

错的是别人狼子野心,他作为父兄的藩属臣弟,他去求助于他的太阳,他有什么错?

不可否认的是明的确未让贼子付出应得的代价,致使狼子野心未灭,这千百年包藏祸心。

可……

昨日朱楼梦,今宵水国吟。那年半岛之战,是明王朝最后的荣光。

小楼昨夜又东风,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。雕栏玉砌应犹在,只是朱颜改。

“父兄,山河破碎龙魂易主,父兄待我恩至深也,我誓不剃发,着汉制明服延崇祯年号,与虏人倭寇不共戴天!此生你我君臣殊途,但君臣不相负……”


“愿来世复君臣。”

评论(29)
热度(473)
  1. 共19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守鹤 | Powered by LOFTER